A-A+

文化视点:外国作家在上海体验真实中国

2017-02-09 阅读

    新华网上海11月22日电(记者 许晓青 张云龙)“去年11月的一天,我躺在悉尼邦代海滩享受阳光时,一个电话通知我,去中国上海的创作计划申请获准了。我顿时觉得,自己就要前往‘世界的中心’了,好有诗意啊!”

    端坐在上海市中心一家小咖啡馆里,40岁出头的澳大利亚知名女作家和音乐人琳达·尼尔向记者这样讲述起来上海驻点创作的心路。

    “我不是说,悉尼就不重要,或者欧洲就不重要,而是说,中国正在发生的改变,很值得去看。”琳达解释说。

    上海是一座开埠160多年的城市,一直被视为融合东西的文化地标。美国作家墨菲曾写道:“假如你想了解中国,那么你必须先了解上海,因为上海是打开近代中国的一把钥匙。”目前,有超过15万外籍人士常住上海工作、生活。

    同时,上海也是中国与西方文学界的一个连接点。

    2008年起,上海率先尝试一项写作计划,邀请世界各地的作家驻点上海进行创作活动。已有来自日本、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16个国家的22名作家驻沪创作。相应的,澳大利亚、爱尔兰等国的大学或文学机构也邀请上海作家前往驻点创作。

    据上海市作协有关项目负责人介绍,在约两个月驻点创作期间,这些外国青年作家并不一定要限时完成目的性很强的主题创作,而是以“实地体验和感受”为主。他们在上海的收获,可能会体现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创作中。

    琳达最近一年来正在用心搜集世界各地的情歌,2009年起她在澳大利亚ABC国家电台开设了名为“我的情歌之年”的节目。而今年10月至12月她驻在沪驻点期间,写作计划就名为“情歌在中国”。

    “第一个走进我作品的中国普通人,是上海中山公园门口的卖花女子。我用手比划着价格,从她那里买康乃馨、百合等,不久我学会了最简单的几个汉语词组,‘15’‘20’‘25’,这都是花的价钱。”琳达说。

    琳达准备把这名在她住处附近卖花的女子写进短篇小说。“我甚至不知道她的名字,但从她的微笑中我感受到上海的活力。”“活力”和“动感”是琳达喜欢用来形容上海的词。

标签:
  •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联合播报发表
  • 转载请注明:联合播报
联合播报是光华通讯社集团主办的视频网络电视台,设置100多个节目频道,24小时全球轮播,点播,影响力十分显著,是企业宣传的绝佳载体,欢迎合作,欢迎播放广告。00852-97961990 9796927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