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史沉浮之廖耀湘与黑山、大虎山
在中国最北端的三个省份中辽宁省是拥有海岸线最长的沿海省份。其中,河北省与辽宁省的交通的狭长交通命脉被人们俗称为“辽西走廊”。去过沈阳的人都知道锦州市在战争年月被称为连接关内和关外的交通要道。不管是在明、清两代的更迭在这里上演,历史上还是在辽沈战争的岁月里,这条“交通命脉”起到了转变历史的重要元素而震惊国内外。俗话说得好,“若取东三省先取锦州”,可见锦州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本文所言的锦州市是广义的包括锦西县(今称葫芦岛市)地区范围内狭长地带。喜欢历史、地理知识的朋友都知道,从河北省的秦皇岛市到辽宁省黑山县的大虎山区域内是一条见证历史的“线状”红色地带,其中的“点状区域”又是兵家长争的重点,这里就包括其中的山海关、葫芦岛、塔山、打鱼山、松山(今锦州市管辖区)、锦州、沟帮子、大虎山、黑山等地区(按西往东排)。
著名的汉代历史学家司马迁在记述历史的时候率先采用“纪传体”的形式,目的就是凸显“人”的历史地位,将历史空间中的“人”与事件、地理巧妙地结合起来,开创了记述历史的先河。本文选取的地理位置定格在辽西走廊上的大虎山和黑山地区,到过锦州地区的人都知道,大虎山原名打虎山,今隶属于锦州市黑山县管辖。它是连接沈阳伸往关内的重要一点,是别的其他地区无法取代的。我们选取的人物是辽沈战役中西线战事的主角廖耀湘将军,事件选取的是东北战事和辽沈西线黑山阻击战的一部分,以还原人物的本来面目和真实全面的历史空间。
翻开国民政府将军的历史名册,作为蒋介石最为推崇的将军并不多见。除了像陈诚、白崇禧、胡中南、邱清泉、张治中等等这样有力战将外,一个格外引人著名又充满“学者”色彩的人物进入人们的眼帘那就是本文的主角廖耀湘将军。为辅助本文的顺利展开,必须简要地介绍一下将军的情况:廖耀湘,国民党将领,爱国民主人士,曾任蒋介石“五大王牌军”之一的第六军军长。黄埔学校第六期毕业,1928年毕业。1930年以上士军衔公费赴法国留学,学习机械化骑兵,1936年,以第一名的成绩从圣西尔军校毕业回国,回国后参加南京保卫战,1940年同杜聿明率领中国远征军赴缅甸抗日,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48年10月辽西大会战后,廖耀湘战败被俘,后于1961年12月作为特赫战犯被释放。文革期间受迫害致死。 周恩来总理在去世之前,一再叮嘱有关的文史工作者要给廖耀湘将军写一本自传。在将军身上浮现着的是一种对知识和事业无比尊重,喜欢战史的朋友知道,廖耀湘留法期间就读的是圣西尔军校,不仅顺利毕业而且像他的导师蒋介石要求在读一个学位来满足自己孜孜以求的求学精神。
1938年初,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成立机械化师(200师),廖耀湘任少将参谋长,1941年任入缅印远征军第五军第22师师长,赴缅甸作战。1942年8月初到达印度的迪布鲁加尔,编入中国驻印军。1944年8月,中国驻印军整编为新1军、新6军两个军,廖耀湘任新6军军长。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空运回上海待命。1946年1月调往东北内战战场,秦皇岛登陆。1947年10月31日提升为第九兵团中将司令,1948年在辽沈战役中被俘。从将军的地理空间转换上,5年间由缅甸、印度转战上海,最后在黑山、大虎山战役中被俘,不可谓传奇色彩浓郁。如今战在大虎山区域内仍然能感受到我6纵、3纵和国军1、3、6在黑山县胡家镇巧遇时的龙虎相争,感叹历史如同戏剧般的瞬间瓦解这赫赫有名的抗日将领,正如韩先楚战后总结的那样,也许就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别的没有理由能够战胜这支闻名于世的新军。在战争的历史上,考验的是双方指挥者是否能够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和是否能够发挥自己的作战特点。国民党部队善于打防守战、阵地战。而眼前的这支国民党王牌部队新6军,正是一支经过缅甸丛林战过来的精锐部队。他们经历过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战役,老鼠、蜈蚣、蚂蚁、老鼠、蟑螂等只要您能想到的东西,这支部队都品尝过。大家不要忘了,廖耀湘将军是曾经经过法国圣西尔军校机械化专业训练有素的高级军官,不论在部队的火力配置还是在机动作战上都是林彪部队的极大克星。虽然,廖耀湘在稀里糊涂中被我军生擒于大虎山区域内。但并非没有回顾之前“常胜新6军”经典战役的必要,从这里足可以看出廖将军拒绝与韩先楚握手的真实原因。
经典战役1:棋逢对手—“威远堡”战役
1946年5月15日,廖耀湘的新6军22师65团进攻威远堡(铁岭市下辖开原市威远堡乡),除了第一次试探性冲锋外,65团团长李定一上校智慧的所有进攻都是一次成功。客观地讲,国军65团一个团依靠有时炮火在威远堡打垮了东北联军第3纵队主力(程世才指挥的40集团军前身),打出了22师的士气。
经典战役2:“四平保卫战”—“吃菜要吃白菜心,打仗要打新6军”
在东北战场上,尤其是四平保卫战中,林彪最为头疼的就是郑洞国、廖耀湘指挥的新字头部队,与之对抗,往往是败下阵来。廖耀湘一开始攻占鞍山、本溪、辽阳到2此四平战斗均保持常胜不败,这里包括第一次四平会战时,新6均迂回包抄四平守军后路,迫使我军撤退;第二次新6军169师死守八棵树,保证其他部队增援。
经典战役3:安东(今丹东)大捷
全面内战初期在安东战役中,新6军与52军同时参战,东北民主联军伤亡6万,受到重大挫折。由于政治原因等因素影响,国内对此战役只提到新岭战役一战,其余均没有提到。原因在于,其他的都是败仗。南满军区屡战屡败,拎包非常不满,特派陈云和肖劲光主持南满工作,以取代肖华,才有决定东北生死存亡的“三下四保”(三下江南,四保临江)。
经典战役4:死守黑山101高地和“胡家窝棚混战”
这两战役正面介绍的很少或不为详细。其实,101高地的战役成为震惊国内外的炮兵和步兵阵地对抗战。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而廖耀湘在战场上与林彪对抗时,并不是由他们决定。但这场战役的主角却是二者,所谓101高地顾名思义山包只有101米高,但在战役打响的时候,这个高地由于10000多颗炮弹而被削平10多米。你方放来,我方上。看过《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朋友都记得,汤沐浴部队冒着被炮炸成碎片的危险还在领着队伍冲锋。大家注意,一个少将师长冲锋的历史上能有几个。在两军进行白刃战的时候,很快廖耀湘新6军22师长官然突然下令开炮,一名团长跪下求道:“不能啊,这样会把自己人炸到的,都是弟兄啊”,“没办法,给我开炮!”。101高地出现了最为惨烈的一幕,我军和22师某部正在殊死拼杀时,炮弹已经无情地落下。
很快,在今黑山县胡家镇域内,负责警戒的新22师先被6纵突袭击溃,东野“旋风部队”3纵楔入砸碎后来才知道的兵团部,打烂了新1、3、6军的3个军部,造成全局的混乱。我军和国军近10多万被挤在今黑山县胡家镇,军长找不到师长,师长找不到团长、团长找不到营长……,建制完全被打乱。后来廖耀湘回忆说,这打的什么仗,真的不服气啊!此次战役纯属巧合,当攻击的3纵第7师21团3营还以为是个团部,直到进去才知道是兵团部,韩先楚司令说要事先知道是兵团部,怎么也派一个团上去。
是啊,战史沉浮。胡家窝棚战役就这样稀里糊涂结束了。结果是后来人知道的。廖耀湘将军像没头的苍蝇一样被我军打得团团转,后来在沿绕阳河南下大虎山途中,经过台安县、盘山县几乎进入盘锦时,被我军俘获。历史就是这样,廖耀湘将军带领的新6军永远远留在了黑山、大虎山。1968年身为国家政协委员的廖耀湘将军在文革红卫兵小将的批斗下,心脏病突发倒在了会场上。我想,廖耀湘要是在天有灵的话,也会回忆起那段往事,黑山、大虎山这块土地将见证着那个特殊年月的人和事。今天,黑山县和大虎山镇早已恢复往日的平静,但每每回忆起这段往事时,我都心情澎湃,感慨良多。一段历史、一位将军和这片红色、充满生机的土地在历史的长河中见证着那段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