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文化视点)滇派非遗:从“活起来”到“火起来”
她说,校企合作为云南高校艺术设计类教学成果提供了展示窗口,给大学生提供了更多面向社会和市场的接洽平台,同时也为企业注入活力。
(小标题)跨界融合:寻找下一个文创“爆款”
坚守民族文化基因、寻求跨界融合的创新试验,正帮助越来越多云南民间非遗项目再造新生。文创产品应该具有怎样的特质,滇派非遗如何成就文创“爆款”?
云南师范大学师生依托传统制银技艺开发的西南联大主题纪念章等产品兼具历史科普价值和人文情怀。操刀此项设计的云南师范大学教师丁韬说,文创产品开发需要精准定位产品文化内涵,“防止文创跑偏,案头功夫不能少”。
“创意是‘锦上添花’,文创产品的内核还是产品本身。搞文创,背后需要一支拥有匠人精神的产品研发团队。”潘霞说,从茶山管护、茶叶采摘到茶叶制作,团队坚持科学制茶、用心出品。
“非遗传承与文创产品开发并不矛盾。‘非遗+创意’缔造的新设计、新产品,创造性地实现了传统工艺向现代消费品的角色转换。”王立志说,文创产品需要精准触摸市场需求,兼顾艺术性和实用性,助力文创产品贴近大众。(完)
2/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