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近十年来,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各类保护机构初步建立,特别是在28家单位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宣传活动广泛开展,提高了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认知度;普查工作积极推进,掌握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做好非遗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了28个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其中4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名录,6个项目被列入省级名录。非遗项目涵盖民间文学、民间舞蹈、曲艺、传统体育游戏与杂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类别。
我市现已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体系。其中,国家级名录4项:《铁岭二人转》、《朝鲜族农乐舞》、《盘索里》、《铁岭朝鲜族秋夕节》;省级名录6项:《铁岭朝鲜族民间故事》、《铁岭伞灯秧歌》、《铁岭王千石雕》、《西丰满族剪纸》、《铁岭指画》等;市级名录28项:《铁岭剪纸》、《铁岭撕纸》、《辽北满族儿童游戏》、《辽北汉军八旗祭祖仪式》、《昌图八鞭八花秧歌》、《昌图民间剪纸》、《大甸子羊汤传统制作技艺》、《铁岭朝鲜族上元节》、《尚阳堡民间传说》、《开原七鼎龙潭寺庙会》、《调兵山民间故事》、《李氏黑膏药传统制作技艺》、《咸州老窖玫瑰白酒传统酿造技艺》、《西丰柞蚕产品传统制作技艺》、《朝鲜族传统婚礼》等;县级名录60项。
铁岭二人转是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二人转是由一旦一丑走唱表演的综合艺术。作为一种有说有唱、载歌载舞、生动活泼的走唱类曲艺形式,二人转所包含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在表演手段上,它讲究”说、唱、扮、舞、绝“。辽北二人转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根据当地民俗、习惯、爱好等特点,逐步自然地形成了自身演唱与舞蹈并重、幽默诙谐、粗犷豪放、细腻抒情的表演艺术风格。长期以来在辽北农村家喻户晓的有《大西厢》、《蓝桥会》、《包公赔情》等。
朝鲜族农乐舞是朝鲜族群众十分喜爱的民间舞蹈,参加表演的人数有几十人,场面热闹、阵容庞大。开始表演时,手拿手鼓的女演员在欢快的朝鲜族长短节奏中,围绕着“农者天下之大本”的大旗翩翩而舞表演劳动场面。然后,随着长鼓和圆鼓、以及大小锣古朴沉着的节奏,头戴面具的男女演员在人群中跳出、运用跳步、鹤步等舞姿和技巧,以及跳、哄、逗、喊、踏地、顿足、拍手、旋转等渲染气氛;最后一部分是前两部分的融合再现。男女演员浑然一体欢快地起舞,象征预示着大地丰收的景象,此刻,头戴象帽的几位男演员闪亮登场,在轻快的音乐和节奏中悠悠自在地转起象帽上五彩亮丽的飘带,展现的是一幅五谷丰登、人欢马跃、群情激昂的热烈场面。
“盘索里”是朝鲜族的说唱音乐,盘索里具有一人多角,“化入化出“,以唱为主,说中有唱,唱中带说的表演特色,是朝鲜族传统说唱音乐的主要种类,具有浓厚的剧情音乐色彩。早期盘嗦里共有十二大场,如今由铁岭的李柱奉、郑乐瑞、洪华峰等老艺人传承下来的盘嗦里只有“春香歌”、“沈青歌”、“兴夫歌”、“水宫歌”、“赤壁歌”(“三国演义”) 等五场的主要唱段。
铁岭朝鲜族“秋夕节”,是朝鲜族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秋夕节”当天,朝鲜族全家人会聚在一起吃松糕、打糕及新稻米饭,喝新稻米酒,大家还一起为喜庆丰收跳农乐舞、玩黄牛游戏、赏月、祈祷祝愿。朝鲜族妇女们会在月光下手拉手欢跳“圆月”及“江江水月来”等民族舞蹈,庆祝丰收。
目前,我市在积极申报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包括:《调兵山陈式太极拳》、民间美术《昌图民间刺绣》、传统医药《铁岭老胡记膏药》、《昌图大悲传承雷火神针》、传统手工技艺《朝鲜族打糕制作技艺》、《铁岭酸菜火锅》、《铁岭清真白记烧鸡》7个项目。(刘红丽)

铁岭清真白记烧鸡

昌图民间刺绣
![雷火神针1V2A6119[00_03_02][20150715-082415-0]](http://upload.tielingcn.com/2016/0708/1467939592841.jpg)
雷火神针

酸菜火锅

老胡记膏药

朝鲜族打糕制作技艺

太极拳
相关链接:
申报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公示
根据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市政府常务会议纪要》(第33期)和辽宁省文化厅申报非遗项目具体要求,现将铁岭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传统体育《调兵山陈式太极拳》、民间美术《昌图民间刺绣》、传统医药《铁岭老胡记膏药》、《昌图大悲传承雷火神针》、传统手工技艺《朝鲜族打糕制作技艺》、《铁岭酸菜火锅》、《铁岭清真白记烧鸡》7个项目予以申报前公示。若对公示项目有异议,请于公示后20天内与我们联系。
电 话:74999918 联系人:谭学晖
邮 编:112000
地 址:铁岭市新城区金沙江路28号
铁岭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